实验班

来自十三班百科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实验班(The experimental class),又称B班,意指『普普通通的班级』,是班级的一个等级或类型,为分班制度的产物。创立实验班的本意是用来实验『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学分制改革』的实验,但现在已被大多数学校用于划分学生等级。

2021年8月17日,北京市教委召开《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措施》的新闻发布会,会上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强调到『学校不得组织任何形式的分班考试,严禁划分重点班实验班』[1]

生源

实验班的学生主要是通过考试排名筛选出来的。对于初一新生来说,学校会在开学前举行分班考试,以分出特优班、实验班和普通班;对于初二、初三学生来说,学校会根据期末考试的结果重新分配实验班的学生。同时同一年段的学生也有可能会被打乱。

实验班的学生一般是选取90/100名之后到250/300名的学生,普通班学生也可以通过插班的方式进入实验班学习。

待遇

教学资源

师资配备

实验班的教师配备得较为随意,一般会好坏兼备,享受到部分特优班的优秀老师。

基础设施

实验班的教室一般是标准大小(6×8),可能会配备有空调。

其他资源

实验班一般可以参加大多数公开课、讲座。